-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7, 14(2):3-6.
摘要:在满足操作手机构手部绝对运动精度的前提下,用优化设计方法分析并确定有关结构参数公差和运动参数精度的最佳分布,并使机构的制造成本最低.此法适用于一般开链机构的精度综合.
1997, 14(2):7-11.
摘要:介绍了一种薄膜电容湿度传感器,并论证其在监测变压器油中含水量的用途.
1997, 14(2):12-17.
摘要:介绍了DS-28型定时机构测试仪的研制原理,提出了利用光电耦合器将幅值变化的开关信号转换为TTL电平信号的方法,设计了支持硬件及软件结构,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1997, 14(2):18-22.
摘要:该编程训练系统以教师程序为匹配目标,通过学生程序行与教师程序行的比较来检查学生程序的正确性.学生程序在算法和语句选择上要求与教师程序一致,但在变量命名、表达式等价检查、字符串比较、语句排列次序的动态调整以及对可选匹配项的支持等方面提供匹配灵活性.
1997, 14(2):23-28.
摘要:提出了采用静压差测定主扇风量的原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可连续、自动对主扇风量、风压进行检测的仪器
黄子云 , 雷晓燕 , 陆亦庄 , 宋京伟 , 袁志华 , 王泽远 , 余荷根
1997, 14(2):29-38.
摘要:水电站引水系统的关键部位——钢岔管的设计与制作一般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和施工工艺,在对消除焊接应力的影响很难准确测定的情况下采用对钢岔管的裸露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且往往只对小型模型作静水压力试验用以校核.为进一步搞清钢岔管在工作状态下的实际受力情况,1995年9月我们对江西东津水电站引水系统钢岔管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焊接应力分析、一号机组工作状态下钢岔管应力测试工作.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设计存在较大的潜力,如果在设计上有所改进,可以节约大量投资,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997, 14(2):39-45.
摘要:对具有初始缺陷的正交各向异性表层圆柱薄壳在轴压下的非线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导出了稳定性控制方程,求得了数值解,并对屈曲载荷、初挠度、夹心模量、缺陷波数参量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1997, 14(2):46-49.
摘要:以我国正在运营的客车车型作为模型设计的标准,应用相似理论进行量纲分析,建立π方程,然后用相似法编制试验程序进行模型试验,再根据相似准则的函数理论建立组分方程式,最后给出了该类客车车型的气动阻力系数计算经验公式.为具体车型的气动阻力公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1997, 14(2):50-54.
摘要:对称结构的特征问题(求固有频率和振型)可化简为对称和反对称半边结构的特征问题来讨论,弄清楚各个固有频率应由哪半边结构来确定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予以初步探讨并着重指出了判别对称结构的基频应由哪半边结构决定的四个准则.
1997, 14(2):61-65.
摘要:阐述了矩阵管理体制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铁路施工企业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和以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及总会计师管理为中心的矩阵管理模型,论述了模型的适用范围、操作要点及实际运作中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997, 14(2):66-70.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建工程预决算系统的编制方法,包括预算定额库及材料单价库建立方法及一些问题的处理,并介绍在编制预决算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换算及程序设计框图.
1997, 14(2):71-77.
摘要:讨论转盘上的流水作业问题,其中每个加工工件从一个工序到下一个工序需要用此转盘来运输,而且从入口到第一个加工机器和从最后一个加工机器返回工件入口,也要用此转盘来运输.在本文中,我们证明,即使只有一台加工机器,带有转盘的流水作业的加工全长问题也是强NP困难的.
1997, 14(2):82-86.
摘要:本文将有关三角形通常元素的一个Gerretsen不等式推广到涉及一动点的情形,同时给出了它的一个加强,并提出有关的一个猜想.
1997, 14(2):87-89.
摘要:本文给出了完全图K5的广义图K(5,n)的一种正常边着色法,从而解决了这类图的边色数.
1997, 14(2):90-94.
摘要: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一直不尽如人意,并不是税源问题,而在于税制本身,即税收法规的不完善和征管方式上的漏洞.为此,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来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规范税制,改进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式,加强征管工作
1997, 14(2):95-99.
摘要:通过对江西现状和大量数据的分析对比,说明江西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落后于全国及华东地区,其症结在于江西原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与技术含量是实现江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行的观点;同时,为此设想了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以提供决策部门参考.
1997, 14(2):100-105.
摘要: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已经打破,个人收入差距拉开,贫富差异扩大.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及深度,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我国个人收入差距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1997, 14(2):106-110.
摘要:文章论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足点是生产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