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1999, 16(4):1-5.
摘要:在非线性迟滞阻尼减振器的建模中可以把减振器恢复力分为几部分:非线性弹性力,非线性阻尼力,以及由于摩擦引起的迟滞力. 恢复力与位移变形之间般存在非对称关系,本文采用实验建模方法,根据系统达到最大变形位置前后恢复力与变形的本构关系不同,利用最小二乘法识别出滑移极限等模型参数. 考虑实际噪声污染的影响,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预处理,既去除噪声又较好地保留了时城信号的形状和相位,从而使识别具有实际可行性
1999, 16(4):10-13.
摘要:介绍了稀土化合物的应用现状;综述了稀土作为润滑材料添加剂在摩擦、磨损中的可能机理;着重指出了稀土润滑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1999, 16(4):14-19.
摘要:应用界面理论分析混凝土强度与各类粗细集料界面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混凝土强度的最薄弱部位——粗集料界面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999, 16(4):20-24.
摘要:主要介绍液压辅助金属成形系统的图形设计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研究和探讨了OLE自动化技术在机械CAD系统中的应用. 并讲述了工程数据库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提供了对液压辅助金属成形加工系统的图形设计的一个工程实例
1999, 16(4):25-28.
摘要:分析了注塑模系统的特点,针对注塑模系统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统一产品模型的思想,得出了基于对象和STEP技术建模可以满足今后注塑模系统建模需要,并且给出了基于对象和STEP技术的注塑模产品模型
1999, 16(4):29-33.
摘要:对热轧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μXL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加热炉双交叉限幅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999, 16(4):34-38.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了液压油缸缓冲减速的机理和特性,并提出了缓冲装置的设计方法
1999, 16(4):39-43.
摘要:介绍了回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振动模糊诊断法;重点介绍了系统构成与功能实现;最后经举例验证该系统诊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999, 16(4):44-47.
摘要:综述了支承建模中的各种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带普遍性的模型参数识别原理. 采用激振实验所获取的导纳值,便可求得支承参数
1999, 16(4):48-51.
摘要:根据汽车离合器的力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求解该模型,计算出SXZ1032 型汽车离合器的滑磨功和摩擦片的磨损量. 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相符,为该型车的改进设计和使用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1999, 16(4):52-55.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PWM 图形的生成和存储技术,设计了SPWM 生成程序及谐波分析程序. 将这种技术用于能源变换系统,实现了无时间滞后的SPWM 工作方式,实验验证了这种技术的可行性
1999, 16(4):56-59.
摘要:介绍了当今热点中的核心技术ActiveX和COM 规范,描述了如何使用可视化开发工具Borland C+ + Builder 3.0 开发ActiveX控件
1999, 16(4):60-63.
摘要:铁路现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还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编制方法,其分类方法概念模糊、不具备通用性. 笔者根据长期实际操作的体会,结合现行管理体制,参照有关行业的惯用做法,设计了一套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方案
1999, 16(4):64-67.
摘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意义,对部分多媒体制作系统进行了比较,主张应用Pow erPoint制作课堂教学用课件,介绍了Pow erPoint的简单用法
1999, 16(4):68-70.
摘要:着重介绍工程事故调查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应如何进行分析,事故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使读者对工程事故的调查有一些基本了解
1999, 16(4):75-77.
摘要:证明了圈Cn 是一个整和图当且仅当n ≠4 ,它推广了文献[1]的结果并且解决了[1]中提出的问题
1999, 16(4):78-83.
摘要:在(珋)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分明化近性拓扑空间结构与若干性质. 此外,我们还定义了近性结构的粗细、初始近性与最终近性,并且讨论了不分明化近性积空间及其性质
1999, 16(4):84-87.
摘要:介绍了一种测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结合我省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999, 16(4):91-93.
摘要:80 年代以来,CIS在中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接纳,但目前它所起作用还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强烈的民族个性,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求CIS可资利用的文化养料. 本文将分析CIS必须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性,提出我国的CIS应遵循的原则及我国CIS的发展方向
1999, 16(4):94-97.
摘要:以回流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农民工回流的原因,然后与传统农民对比,探讨回流农民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回流农民工这一农村宝贵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以有效解决农村现存的问题
1999, 16(4):98-101.
摘要: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提出质量和开发环境的新要求,我国应从人力资源素质低和创新意识弱等现状出发,在迎接知识经济新的挑战时,采用优先投资和建立学习、创新技能培训体系以及创造相关环境等相应策略
1999, 16(4):102-105.
摘要: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特色. 树立法律的权威地位是其法治思想的基础;倡导民主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依法行政是其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依法监督是其法治思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