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1, 18(3):1-5.
摘要:建立了轨道几何状态综合评定的 Fuzzy模型 ,给出了隶属度的计算办法 .同时 ,编制了仿真软件 ,对部分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 .
2001, 18(3):6-10.
摘要:综述了欧洲铁路轮轨噪声研究方法和进展 ,并对在我国开展轮轨噪声研究提出了建议 .
2001, 18(3):11-15.
摘要:在轴力作用下杂交混凝土墩柱横向膨胀系数和界面约束应力随纵向应变变化的条件下 ,考虑了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和各向异性的性质 ,建立了约束混凝土的三维应力 -应变增量方程 ;提出了在杂交墩柱分析中纵向应力由微分增量和变分增量组成的计算方法 ,对杂交墩柱的承载力和界面约束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分析了 FRP的厚度和间距等对承载力与界面约束应力的影响 .
2001, 18(3):16-20.
摘要:在柱壳的有限元计算中 ,采用 Mindlin八结点杂交壳单元和增量荷载法 ,基于选择积分、缩减积分及完全积分三种积分模式编制了分层计算各种厚板壳的有限元程序 FEAM,并对圆柱中厚壳分别在集中力偶作用下和局部法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有限变形和屈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2001, 18(3):21-24.
摘要:研究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有限元法 .利用随机熵和模糊熵的概念 ,建立了模糊变量向等效的随机变量的转换关系 .这样 ,可以利用随机有限元法进行模糊结构或模糊随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算例显示方法是有效的 .
2001, 18(3):25-28.
摘要:力分析法通过改变结构位移 ,而不是变刚度来进行非弹性分析 .它将每个非弹性变形看作一个自由度 ,使全部非弹性响应可用一个简单方程表示 .由于它仅需计算初始刚度 ,提高了方法的效率 .同时 ,它对应变硬化材料 ,理想弹塑性材料 ,应变软化材料均适用
2001, 18(3):29-30.
摘要:提出一种简单的分析方法 ,分析非翦胀性地层变菜性状 ,并将结果与试验资料对比分析 ,预测圆形隧道周边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分布形式及规律 .
2001, 18(3):31-33.
摘要:雨中人体受雨量的减少 ,通常被处理成缩短雨中时间此唯一途径 .这里根据气象学中雨量测试原理 ,考察了雨速矢量、行进速度矢量的相互关系 ,按照等密度假定 ,计算了有限种速比下的受雨量 ,发现了时间因素外的减湿做法 .
2001, 18(3):34-36.
摘要:研究结构局部刚度改变时的结构重分析方法 .结构局部刚度改变问题在结构有限元计算时常会遇到 ,例如 :结构物个别构件的破坏或损伤 ,构件的局部屈服等等 .本文推导了一种新的算法 ,利用原结构刚度矩阵的 L DL T分解因子 ,通过代数运算获得新结构的解 .该算法的结果是精确且通用的 ,不仅可用于杆系结构也可用于连续体 ,而计算量与目前已有的各种与专用近似方法相同 .算例表明 ,新方法是有效的 .
2001, 18(3):37-38.
摘要:通过建立简化分析模型 ,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开裂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 -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结构混凝土楼面板开裂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预防混凝土楼面开裂的一些建议
2001, 18(3):39-42.
摘要:通过一榀有偏开洞口的双跨框支墙梁 1/2比例模型在墙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 ,分析了双跨框支墙梁的组合作用、破坏形成和承载力等问题 .
2001, 18(3):43-45.
摘要:从建筑发展的历史出发 ,以大量的事实 ,论述了材料的发展对建筑形象的形成和演绎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 ,有利于建筑创作的繁荣
2001, 18(3):46-48.
摘要:针对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合砌体 ,提出了荷载分配的通用计算公式 ,分析了荷载分配的影响因素 ,并针对不同砌体材料墙体给出了便于应用的简化式 .
2001, 18(3):49-52.
摘要:通过工程实践 ,详细讨论了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框支梁构造设计 ,阐述了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刚度的增强有利于减小房屋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结构构造设计的重要性 .
2001, 18(3):53-55.
摘要:以人的舒适感为中心 ,论述家居设计的人性空间、个性空间、环境整体空间与舒适之间的关系 ,指出“宜人”的设计思想是舒适的家居设计的哲学基础
2001, 18(3):56-58.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网络的飞速发展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家庭办公者—— SOHO人士越来越多 ,这也为住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络和方向 .SOHO式住宅有什么特点 ,其空间设计应该怎样去适应这些特殊人群的需要 ,同时又能倡导一种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本文从分析 SOHO人士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特点入手 ,提出了“交流空间分层次设计”的观点 ,作为对 SOHO式住宅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2001, 18(3):59-61.
摘要:土木建筑学院教学大楼的设计 ,以人为本 ,以建筑的使用和创作为指导思想 ,以建筑所处的特有环境为设计背景 ,构筑新世纪高校园区教育建筑的特色
2001, 18(3):62-65.
摘要: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从当代建筑学专业的自身特点为出发点 ,近年我们就中建史的教学方式做了成功的改革与探索 .该文在全面总结改革后的教学体会的同时并针对中建史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为今后建筑史的教学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2001, 18(3):66-67.
摘要:阐述了流体力学课程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 ,介绍了流体力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了工程类专业开设流体力学课程势在必行 .
2001, 18(3):71-73.
摘要:介绍了墙、门窗洞、柱的属性及其图形的绘制 ,工程量的计算及它们之间工程量相互扣减的设计
2001, 18(3):74-76.
摘要: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工、料、机等资源需求的计算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 ,而劳动力的计算尤其重要 ,没有准确的劳动力数量 ,而施工组织只能是“纸上谈兵”,劳动力数量既不靠经验估算 ,也不能将概预算中人工数进行简单的相加 ,因为施工组织中的劳动力数量既与概 (预 )算中的人工有联系 ,可又不能与之相等同 ,这是部分施工组织编制者所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的地方之一 .运用时标网络计划进行劳动力总量计算的方法
2001, 18(3):77-78.
摘要:介绍水泥深层搅拌法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从而对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
2001, 18(3):79-82.
摘要:结合一个实际项目介绍了基于 B/ S方式的建筑设计方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讨论了系统的结构设计与系统功能划分 ,以及在实现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
2001, 18(3):83-86.
摘要:介绍开发天然珍珠岩用作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的实验研究 ,其结果表明在强度等级为 C5 0~ C80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珍珠岩磨细粉等量替代高标号水泥 10 %~ 2 0 %不仅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还可使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增长约 2 0 % ,同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
2001, 18(3):87-89.
摘要:通过比较几种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将数理统计原理应用于早期推测粉煤灰混凝土强度 ,说明由于粉煤灰应用技术的提高 ,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其早期强度与后期强度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 ,并推荐 f7-f2 8抗压强度线性相关方程作为工程实践强度控制的理论参考依据
2001, 18(3):90-92.
摘要:采用宾汉型塑性流体和假塑性流体两种模型 ,推导了低含水率污泥管道排放驱动压力所遵循的微分方程 .对于宾汉型塑性流体模型 ,得到了计算驱动压力的显式计算公式 ,据此可进行污泥泵型选择
2001, 18(3):93-95.
摘要:通过对目标函数 (年费用折算值 ) W0 在水力约束条件下最小值的分析计算 ,介绍了多水源多控制点起点水压未知环状管网技术经济计算的方法 ,并求出经济水头损失 hij和经济管径 Dij的表达式 .
2001, 18(3):96-97.
摘要:讨论了目前在给水处理厂投药自动控制系统中较为先进的 SCD控制系统 (包括单闭环及串级控制系统 ) .同时着重阐述了药液浓度控制的重要性和在某工程中的实现方法 .
2001, 18(3):98-100.
摘要:针对禁用镀锌钢管作为建筑冷热水的供水管材的规定 ,较全面地介绍了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2001, 18(3):101-103.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相关指标的分析及三种基本垃圾处理方法的方案比较 ,得出大型机械化垃圾焚烧处理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垃圾处理方法 ,提出我国今后应大力推崇以大型机械化垃圾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法
2001, 18(3):104-106.
摘要:本文通过对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系统供冷方式、空气处理流程、气流组织、室内压力分布及除尘排风系统设置的分析 ,提出了既能达到空气净化要求而又较经济的设计观点 .
2001, 18(3):107-112.
摘要:应用大加权三角形不等式给出了涉及三个三角形与一点的三正弦不等式及其推广 ,并由之推导出一系列新的三角形不等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