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论文模板关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说明
  • 分享:

亲爱的作者朋友们:

为了规范摘要、引言部分的写作,使这两部分内容逻辑更加清晰,更方便读者(包括编辑、审稿专家、主编、以及最终读者)阅读,经过多方面考察,并结合我刊实际,我刊决定于2024年启用新的论文模版,新论文模版主要变化在于摘要和引言部分的模块化,本次模板改动主要参考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新模板只针对研究论文,不适用于综述。

新的论文模板要求摘要部分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模块来写;引言部分按【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特色】【关键问题】四个模块来写。

其中,摘要部分需出现【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字样,并在其后撰写相应内容,内容应准确、简练、清晰,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忌空洞无物;引言部分需出现【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特色】【关键问题】等字样,并在其后撰写相应内容,内容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铺陈有序、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创新点,忌简单罗列。

以上内容均应客观陈述,不自我评价。

 

1 论文结构关系图

 

对摘要和引言部分的写作要点及要求详述如下:

一、摘要部分

摘要,顾名思义摘取论文要义,是论文的高度浓缩,反映整篇论文的核心内容,要使读者仅凭短小的摘要就可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结论等。摘要是一篇论文中,仅次于标题,最多人阅读的部分。一个好的摘要能让读者轻松了解所述研究的内容和价值,可以使论文更快的发表,更能帮助论文在发表后获得广泛传播,大多数的读者会根据摘要来评价所述研究工作。

摘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目的】 说明所述研究的目的。简述研究背景,提出拟解决的问题,指出研究范围、目的及其重要性,阐明对该领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方法】 指出研究对象及采用的理论、条件、工艺、设备、软件、模型等,介绍研究思路、方法,说明研究结果中相关数据、实验(试验)结果如何获得。

【结果】 展示研究过程各种观察设备所记录的实验现象,各种检测、监测设备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采集整理的各种数据,以及分析得到的各类实验结果。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并参考学科理论及领域内相关参考文献得出相应的结论(科学理论,科学规律),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术价值。

摘要回答了“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等问题。

范例:

  要:【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磁流变制动器磁场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内外流道的筒式磁流变制动器,通过将隔磁环和隔磁盘集成在导磁材料旋转套筒和定子磁缸内,使得磁力线蜿蜒穿过内外液流通道的6段有效阻尼间隙,从而在制动器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转矩性能。阐述了内外液流通道筒式磁流变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建立了制动转矩的数学模型。在电磁场和转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和DOE实验正交法预测模型精度,并利用NSGA-Ⅱ算法对内外液流通道筒式磁流变制动器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当加载电流为2.0 A时,制动器的转矩最大值为由36.38 N·m提高到47.35 N·m,相比优化前提升了30.15%;转矩动态可调范围由18.28 N·m提高到21.31 N·m,相比优化前提升了16.58%【结论】优化后的制动器满足无人配送小车的制动性能需求。

二、引言部分

引言是论文正文的起始部分,是结合相关科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对论文所述研究内容创新性及重要性的论证。引言部分一般先介绍所述研究的起因、背景和目的,然后总结分析目前相关学科领域的现实情况,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说明所述研究的来龙去脉,最后阐明所述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贡献以及意义价值。

引言部分围绕以下4部分展开:

【研究意义】 即论文所述研究的意义所在。介绍研究背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确立所述研究工作的意义价值。

【研究现状】 即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该学科领域的现实状况、最新进展,以问题为切入点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既往的研究成果,已解决的问题,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学科领域待填补的空白,由此指明所述研究的重要性。

【创新特色】 即论文所述研究的创新点、研究特色。介绍所述研究在解决相关科学问题时采用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思路,发现的新现象,得到的新观点等。

【关键问题】 即论文所述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介绍所述研究解决了学科领域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以及对学科领域的主要贡献、价值和意义。

引言部分写作应开门见山、迅速入题、引人入胜、简洁有力,要注意起承转合,引言的各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服务,切忌简单罗列堆砌。

范例: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城市群发展进程加快,城际铁路以其大运量、公交化的优点逐渐成为城市之间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客流需求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前提,尤其对于新开通车站而言,合理的客流预测结果对其制定契合实际需求的开行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进展】对于客流预测,国内外学者在公路线路及网络层面已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1-6],铁路领域则多为借鉴公路客流预测方法,考虑出行成本,针对铁路线路层面进行研究[7-12]。对于既有铁路车站的客流预测,国内现有研究主要从解析既有规律出发,何必胜等[13]充分结合历史数据,提出了基于时空图神经网络的铁路车站短期到发客流预测方法,李洁等[14]以武广高铁部分车站数年来发送旅客实绩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高速铁路客流预测的长短期记忆模型。对于缺乏历史数据的新建站点的客流预测,国内既有研究也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姚恩建等[15]基于客流生成机理,以相同土地利用性质的既有车站客流特征为参考,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新站的客流预测,凌同华等[16]通过对长沙1号线各车站周边居民的出行行为调查,对该地铁线路初期客流进行预测分析;而新建铁路车站的客流预测,大多是粗略考虑不同交通方式成本,在其吸引范围内简单计算交通方式转移而得到的[17-19]。由此来看,目前我国针对高速铁路新开通车站初期的客流预测方法研究较为单一,缺乏定量研究,预测结果通常偏差较大,且新站开通初期的客流缺乏历史数据支撑,增加了预测的难度。

【创新特色】为准确计算区域内可选择的各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用,提升客流预测精度,本文将旅客出行全过程作为一条完整的出行链,涵盖从出发住地至交通枢纽再至到达住地的所有环节。为实现出行链时间和费用的量化目标,本文依托旅客出行行为调查,结合公路与铁路部门实际运营数据,在分析区域旅客出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各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用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区分工作日、非工作日[20],利用区域内旅客既有出行数据及客流分配现状求解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结合沿线城市经济发展,预测南沿江城际江阴站开通后发送客流的空间分布,支持铁路部门运营管理决策。

【关键问题】研究适用于新线开通前车站客流需求的预测方法,有助于支持车站及线路合理安排运力资源配置方案,提升铁路部门的运营管理水平,对充分发挥线路的整体能力和综合效益具有实际意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3.12.26                              

撰稿 / 李   根

校对 / 熊玲玲

审核 / 赵龙志

                 

发布日期:2023-12-26浏览次数: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