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1, 18(1).
摘要:华东交通大学原是一所隶属铁道部的以工为主、工管经结合的高等工科院校,1971年9月22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学校占地面积1 600多亩,山青水秀,景色宜人。2000年3月华东交通大学转制为中央、地方(江西省)两级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学校现设有:土木建筑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还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我校现有5个学科门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16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11个硕士点;在校学生6 000余人;另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学生2 751人。现有教职工近1 000名,教授32名,副教授194名。 学校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级研究所,建立了27个校外实习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千多万元。图书馆藏书45万余册,并建有电子阅览室,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 学校拥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2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建校以来,学校向铁路和社会输送了10 000多名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 000多名。 学校设有铁道部劳资干部培训基地、江西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国火车头体协华东交通大学训练基地等,同时还是江西省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和经济学自学考试(本科阶段)主考学校。1992、1996年华东交通大学被原国家教委分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1995年被确定为全国53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院校之一。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1996年以来连续4年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署期高等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还是“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1999年华东交通大学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华东交通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校科研以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为重点,以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研究所为主要依托,结合铁路建设与区域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八五”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5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项,1项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高校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历史使命,我校师生员工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2001, 18(1):1-4.
摘要:介绍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实现方法,主要对图像与数据库的关联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一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开发的实例,叙述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
2001, 18(1):5-8.
摘要:该CAI系统用ASP技术编程实现,分教师操作和学生操作两部分。教师操作部分可供教师组织课程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安排试题、考试等。学生操作部分则表现为一个集教学、练习、测试、讨论于一体的教学表现系统。文章首先介绍了课件的组织形式和系统的功能,然后,就系统就用户界面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2001, 18(1):9-12.
摘要:介绍了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与用户电力技术的定义、内容,主要功能和产生背景,指出了它们对输电和配电系统的重大影响。
2001, 18(1):13-14.
摘要:对智能大厦的综合布线在介质、电流、电压等方面的适用性作了一个探讨。
2001, 18(1):15-17.
摘要:论述了智能化电子产品低功耗设计的意义,并阐述了低功耗设计的手段。
2001, 18(1):17.
摘要:日前,由我校宋京伟教授主持,我校与上海铁路局永安机务段合作研制开发的SS3电力机车牵引电机主极裂纹检测仪研制成功并通过了上海铁路局技术鉴定。 电力机车牵引电机在运行中经常会发生主极断路故障,其原因是由于电机主极存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以及机车在运行中振动、热应力等会使主极产生疲劳裂纹并引起裂纹逐渐扩展,最终造成打火烧断主极。我国的电力机车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这种故障,它已成为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惯性”故障。为了避免此类故障的发生,必须在机车定期检修过程中对电机主极进行探伤,早期发现微小裂纹及时更换修理,消除故障隐患。但由于主极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绝缘层,而且绝缘层表面高低不平,加之电机内部空间狭窄,通常的无损检测方法无法实施。课题组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研制开发了适合于牵引电机的微机化裂纹检测仪,仪器直接通过波形来反映裂纹,能够实现对牵引电机主极裂纹的实时检测,并提供裂纹信号的离线分析和查询,还可对检测数据进行管理,降低了对裂纹信号的误判,提高了检测准确性,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铁路机务部门的难题。这一仪器的研制成功,为铁路的行车安全又增添一项保障手段,填补了铁路系统该方面的空白。
沈瑛 , 瞿有甜 , SHEN Ying , QU You-tian
2001, 18(1):18-21.
摘要:简述了CORBA的有关原理,根据Douglas C.Schmidt等的通信系统模式探讨了CORBA各种件在通信实现中的作用,最后对该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1, 18(1):22-24.
摘要:介绍了研华公司ADAM5000系列CAN总线数据集模块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其在SCADA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001, 18(1):25-27.
摘要:在充分利用采集卡内部缓存的基础上,利用定时器控件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实时参数计算和在线存盘,从而避免了利用VB进行析多线程编程。同时介绍了利用窗体的实例来实现多段数据的暂时存储方法。
2001, 18(1):28-31,34.
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了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优选智能设计的方法。从建立教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出发,处理与分析了设计中涉及到的资料和信息,然后根据工程设计中的优化原则制定其数学模型,并将各类原始资料处理成工程数据库或知识库。
2001, 18(1):32-34.
摘要: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基本特性与内容以及研究和研发纳米技术的重要性,并且详细阐述了纳米材料及技术对信息技术、医学和健康、材料和制造业、航空航天、环境和能源以及国防等领域可能产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2001, 18(1):35-40.
摘要: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有限元计算,对轨道过渡段不同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了这两种因素对轨道过渡段动力系数的影响,得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结论。计算结果表明,过渡段轨道底部刚度的突变并不直接导致动力系统的增大,而一旦存在不平顺折角,轮轨之间的动力系数将急剧增大。
2001, 18(1):41-43.
摘要:在综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从膜分离技术的特点、膜处理工艺及膜处理工艺流程几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2001, 18(1):44-48.
摘要:在交通繁忙,地下空间关系复杂,地下管线集中的鼓楼地段修建出地铁车站。从经济、技术、施工等方面探讨了方案选择的可能性,突出方案选择“以人为本”的原则。
2001, 18(1):48.
摘要:
孙传洲 , 朱斌 , SUN Chuan-zhou , ZHU Bin
2001, 18(1):49-51.
摘要:本文以长江湘江铁路桥主跨箱梁悬拼施工为背景,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造桥机的主要性能、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为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建设施工,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机械设备。
2001, 18(1):52-54.
摘要: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玻化砖主要缺陷之一-色差的类型、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克服办法。
2001, 18(1):55-57.
摘要:就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岔枕的受力状况进行理论分析,并对不同道床系数时的岔枕进行了受力计算,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岔枕在列车提速、大型岛固机作业提供强度理论依据。
周学松 , 刘二根 , 李季 , ZHOU Xue-song , LIU Er-gen , LI Ji
2001, 18(1):58-61.
摘要:给出数列d1=t,an 1=pan q/ran s(n≥1)的通项公式及Fibonacci数的一些性质。
何忠义 , 刘棉玲 , 章家立 , 刘红 , HE Zhong-yi , LIU Mian-ling , ZHANG Jia-li , LIU Hong
2001, 18(1):62-65.
摘要:本文对稀土元素的高温摩擦学特性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和探讨,主要讨论了稀土金属及稀土化合物作为高温润滑剂和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并对稀土在稀土合金、稀土高温陶瓷和稀土高温涂层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稀土在高温润滑研究中的几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2001, 18(1):66-67.
摘要:对文(1)中的优势集进行重新定义,讨论了非劣极点优势集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修正了文(1)中有效率的定义。
2001, 18(1):68-69.
摘要:使用应明生教授提出的完全剩余格值逻辑L语义的方法介绍了环R中的不分明化左理想(L-左理想),右理想(L-右理想),理想(L-理想),并讨论了它们的一些代数性质。
2001, 18(1):70-75.
摘要:给出了大加权三角形不等式的一个简单推论,由之简捷地推导出一些新的涉及三角形内部任一点的三元二次型不等式。
2001, 18(1):76-79.
摘要: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和管理经济理论分析得出:中国铁路是自然垄断行业,国家有必要对铁路进行规制,规制方向应为:以国有化为主体,放松管制,适度竞争。最后指出,“网运分离”是现阶段我国铁路宜采用的具体规制模式。
2001, 18(1):80-82.
摘要:从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对高科技和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出发,从观念、人才、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2001, 18(1):83-86.
摘要: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系。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面临的挑战,然后分别从指标设置、会计主体、评价期间和信息披露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以及为实现这些构想应采取的配套措施。
2001, 18(1):87-89.
摘要:小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手段,周到的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其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日益制约着它的发展。本文设计了一种债券,并利用信息号博弈模型对投资人之间关系进行了的分析。
2001, 18(1):90-93.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换工具和载体,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强度和广度超越历史上任何一种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以网格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立足于江西现状,实现江西经济的跨越发展。
2001, 18(1):94-96.
摘要:理论界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特点论述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与这些观点不同,我的观点是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认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特殊性造成的。文章论述了中国高度集权封建体制的二重效应,高度集权体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高度集权体制与人才的关系,从而揭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体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