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1(2):1-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1
摘要:基于试验的传统列车头型设计方法通过对比从有限设计方案中寻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联合CFD仿真和优化算法进行列车头型设计优化,是列车设计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从设计方法、参数化建模以及计算策略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高速列车外形数值设计优化的研究现状,指出高速列车头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向与建筑物耦合设计、谱系化设计、多学科设计、全寿命周期设计及随机设计5个方向发展。我国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需要设计运行安全、高效与环境友好的高速列车头型,发展能广泛应用、高效可靠的列车头型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高速列车头型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2014, 31(2):9-1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2
摘要:Sasobit温拌排水沥青路面以其良好的环境效益和使用效果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试验表明其低温和疲劳性能指标有所下降。为了提高其性能指标,采用掺加不同剂量(1%,3%,5%,7%)食盐于Sasobit高粘沥青中,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沥青的短、长期老化,并进行相应的流变性质试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以及布氏旋转粘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原样髙粘沥青,Sasobit高粘沥青的车辙因子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蠕变劲度有所下降;添加食盐的Sasobit高粘沥青的车辙因子略有降低,但蠕变劲度和疲劳因子随食盐掺加量的增加有先减后增的趋势;进一步的粘温曲线图表明最佳的食盐用量为沥青质量的5%。
2014, 31(2):14-1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3
摘要:疲劳破坏是沥青路面重要的破坏类型,而沥青是影响路面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沥青疲劳评价指标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为对沥青的疲劳破坏判定提供指标参考。借助DSR进行了不同控制模式和荷载水平下沥青的疲劳试验,并对不同的沥青疲劳评价指标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Np20对应于微裂纹的形成,不适用于作为沥青的疲劳破坏标准;Nf对应于宏观裂缝的形成,适合作为沥青疲劳破坏的评价指标;N50%G*与Nf相关性较高,可以作为一个简单且合理的沥青疲劳评价指标。
2014, 31(2):20-2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4
摘要:基于山区高速公路立交出口匝道区域线形指标偏低、气候变化频繁的特点,在限速管理上,提出"匝道动态限速,主线联动限速"的可变限速策略。匝道的限速值是依据车辆横向稳定性和停车视距两个约束条件,并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道路能见度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确定。主线受出口匝道影响路段的限速值是依附匝道圆曲线路段限速值和实际减速车道长度进行确定。在参数取值的探讨中,区分了纵向附着系数和横向附着系数的不同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管理尤其是限速管理提供借鉴。
2014, 31(2):26-3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5
摘要:为研究水体对桥墩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ANSYS为计算平台,建立了桥墩-水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几何尺寸和淹没比情况下桥墩的自振频率,分析了桥墩在高速列车作用下,不同水深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后得出结论:当水体深度小于墩高50%时,桥墩的自振频率降低不明显;当水体高度大于墩高50%时,桥墩自振频率出现明显降低。高速列车作用下,桥墩墩顶纵向位移出现极值的时间,随淹没比的增加向后推迟;桥墩墩顶纵向加速度随淹没比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高速列车作用下,水体对于涉水铁路桥梁桥墩的自振与动力振动特性有着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不可忽视。
2014, 31(2):32-3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6
摘要:为了研究轨道交通列车不同运行速度状态下的噪声水平,利用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对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辐射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各监测点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噪声强度和频谱特性。结果表明:在车速小于47 km·h-1范围内,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各监测点噪声值不断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在4种不同车速工况下,距离噪声源越近,高度越高,噪声值越大;相反,距离噪声源越远,高度越低,噪声值越小。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各测点的主峰频率都在800 Hz左右,而噪声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随车速的提高而有规律地变化,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噪声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逐渐向800 Hz主峰频率趋近。研究结果可为轨道交通噪声措施的制定及噪声预测提供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
2014, 31(2):37-4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7
摘要:对《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中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最佳含水率OWC的确定方法以及试件成型的养生温度等进行改进,以完善和简化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改进后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使用最佳流体含量OFC作为乳化冷再生混合料外加水的控制指标优于规范要求的最佳含水量OWC指标;提高试验养生温度至110℃,可以获得与规范60℃养生温度相似的结果,并能够缩短试验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能满足或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2014, 31(2):44-4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8
摘要:踏面等效斜度是衡量轨道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和导向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同时关系到车辆的行车安全和乘客乘坐舒适性(或货物的完整性),现今有诸多标准对此作出限定,也有多位研究者就其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的意见[1]。然而这些计算方法各有许多缺陷,且尚未在非对称的轮轨踏面外形下得以应用。此次研究基于一系列等效斜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近似于UIC-519传统积分方法[2]的改进积分方法,这种积分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比传统积分法更高的计算效率。此外,又将该方法应用于CRH高速列车等的非对称等效斜率计算中,研究了非对称情况下踏面等效斜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2014, 31(2):48-6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09
摘要:归纳和总结了铁路线路智能优化与三维空间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OSG技术对空间信息数据进行高效组织,加工处理与信息输出为一体,建立了三维空间信息模型,为铁路三维空间线路智能搜索提供可视化地理信息环境。以平面交点坐标、交点半径、纵面变坡点里程、变坡点高程为设计变量,充分考虑了空间线路平面约束、纵断面约束、平纵组合约束和环境影响约束条件,深入分析铁路三维空间线路优化费用目标函数,建立了铁路三维空间线路综合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浮点编码方式,以交点偏移距、交点曲线半径、链式变坡点高程为基因序列,针对多约束条件构成的优化空间进行深入的研究,生成线路方案群;基于多目标排序矩阵方式对每代中线路方案进行适用度计算,设计了选择、交叉和变异三类遗传算子,逐代遗传进化,实现了线路方案向最优线路方案群自动搜索,完成了铁路三维空间线路智能寻优过程。以本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基于vs.net、OSG、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铁路三维空间智能选线系统的开发,结合实际工程对本文的理论模型与算法进行了验证和评价。
2014, 31(2):62-6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0
摘要:基于沪杭高铁转体桥的挠曲变形监测数据及上部轨道的动态检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转体桥挠曲变形幅值与动态检测长波高低不平顺幅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挠曲变形幅值与长波高低不平顺幅值存在差异,但在主跨中心与边跨中心的变形趋势相同;在主跨中心与边跨中心处,挠曲变形幅值与长波高低不平顺幅值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7,呈现出高度相关性。根据动态检测长波高低数据,对转体桥主跨中心和两边跨中心处一年内的挠曲变形幅值进行估算,并与实际值对比,平均误差仅为1.7 mm。研究认为利用动态检测长波数据对转体桥挠曲变形进行推算,快速准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监测手段。
2014, 31(2):68-7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1
摘要:采用欧拉-伯努利梁结构的接触网和受电弓的二质量块模型建立了弓网垂直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弓网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并利用Newmark法编写数值仿真程序,在给定的条件下,讨论不同速度下弓网耦合系统的动态性能。采用MATLAB对高速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进行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速度下受电弓与接触网参数的优化奠定基础。
2014, 31(2):72-7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2
摘要: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水处理的难题。针对这种水体修复效果差、藻类多、溶解氧低、氮磷含量高、透光性小等特点,从物化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这种类型水体的处理技术,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未来该类水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实践中该类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
2014, 31(2):79-8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3
摘要:为了方便双曲抛物面薄壳屋盖的制作,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双曲抛物面薄壳屋盖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了直母线钢筋数以及直母线钢筋在空间的位置、锚固面方程以及与直母线交点、直母线之间的交点和直母线与锚固面的法线之间夹角的数学表达式。利用Matlab软件经过实例计算验证了其有效性,为今后双曲薄壳屋盖的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 31(2):86-90.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4
摘要:利用热图时序特征和PNN,提出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实现缺陷红外无损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红外热像仪获取加热试件在降温过程中的红外时序热图;其次,提取时序热图中正常和异常区域的灰度值,建立不同区域的灰度值与时间的关系,进而获得相应的初始特征;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初始特征进行提取,获得时序特征;最后,以时序特征作为训练样本,构建概率神经网络,实现孔洞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区和异常区识别率分别可达到95%和85%。
2014, 31(2):91-9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5
摘要:土工膜焊缝剥离强度是整个防渗结构可靠性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分析充气时间和充气压力对土工膜焊缝剥离强度质量的影响,选择7种不同厚度的HDPE土工膜在不同充气时间和充气压力条件下进行焊缝剥离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土工膜厚度和充气时间(3 min或10 min)条件下充气压力越大,焊缝剥离强度越小,土工膜厚度在0.25~1.00 mm范围内影响较大,在土工膜厚度1.00~2.00 mm范围影响较小;相同土工膜厚度和充气压力(0.1 MPa或0.2 MPa)条件下在土工膜厚度较薄范围0.25~1.00 mm内随着充气时间的增加剥离强度在减小,影响较小,在土工膜厚度较厚范围内1.00~2.00 mm范围内充气时间对剥离强度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同充气时间和充气压力条件下,土工膜焊缝剥离强度随着土工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工膜焊缝工艺在土工膜厚度小于1.0 mm时,充气压力宜选择0.1 MPa;土工膜厚度大于1.0 mm时,充气压力宜选择0.2 MPa,充气时间可统一选择为10 min。
2014, 31(2):95-9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6
摘要:分析了现有网络身份认证方案的不足,给出了一种指纹识别技术与USBKey技术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案。利用载有指纹特征的指纹USBKey改进现有的USBKey认证技术。利用椭圆曲线密码算法ECC(elliptic curve cryption),提高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采用挑战与应答的认证机制,实现了双向身份认证。使用含指纹特征的数字证书,防止非法用户篡改指纹特征。给出的身份认证协议实现了USBKey对用户权限的验证及远程服务器对用户身份的实体认证。能够有效抵御窃听攻击、假冒攻击、重放攻击及DoS攻击。
2014, 31(2):99-10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7
摘要:电容电压的平衡是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正常运行的前提,是所有控制算法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介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基本运行原理,研究了载波移相在模块化多电平中的应用。为抑制电容电压的不平衡,设计了电容电压均衡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能较好地稳定电容电压。
2014, 31(2):105-11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8
摘要:近几年来关系型虚拟社区服务创新滞后,没能紧随网络用户偏好,发展势头由强转弱。在前人关于服务发现和语义Web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关系型社区服务发现模型。通过会员信息和第三方服务数据的语义本体化、推理匹配来进行模型仿真,实现了服务集与会员的快速、准确关联,为进行针对关系型社区服务开发和内容创新做准备。
2014, 31(2):112-11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19
摘要:现有的科技奖励检索都是基于关键词的匹配,忽略了对用户查询的语义理解。针对传统信息检索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当前面向实际应用的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的特点,提出一种关联多本体的科技奖励检索方法。通过对科技奖励项目的领域本体构建,对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的改进及关联多本体概念,使扩展词语更能表达用户检索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比传统查询检索和单独本体扩展检索获得了更好的召回率和准确率。
2014, 31(2):119-12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20
摘要: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创新2.0使得旅游资讯的获取和旅游产品的购买变得更快捷和便利,也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和自助游时代的到来。文章介绍了智慧城市在江西的发展,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江西旅游业发展的态势,最后探讨了江西智慧旅游的发展策略,如:加快数字化信息建设、加大网络营销的力度、实现多元化发展,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并指出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是以人为本。
2014, 31(2):123-130.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21
摘要:随着电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贡献矩阵来评估电力系统脆弱性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依据在风险评估中各指标原始数据的来源对应生成其所属的评估证据,而后根据所选取的计数模型构成评估证据的贡献矩阵,最后结合D-S证据理论和基本概率分配mass矩阵,选取单点信任度值大的指标作为整体脆弱性风险评估结果。文中还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其可行性,此方法结合了各评估指标的相关性,能较为有效地对系统的脆弱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2014, 31(2):131-13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22
摘要:在空间统计相关理论基础上,利用ArcGIS和GEODA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对江西省县域人口分布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9—2011年人口分布主要特征是江西北部地区密集,南部呈现分散分布,并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聚集效应,其中,以南昌为中心存在高密度空间集聚效应,而在抚州东部存在低人口密度的空间集聚效应。
2014, 31(2):139-14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4.02.023
摘要:叙述者在叙事时总要表现出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现代文学作品对于评论干预的要求越来越高,评论干预的研究也因此更加不容忽视。文章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评论干预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所在。首先,学界对于评论、干预以及评论干预三者之间关系缺乏明确界定。其次,评论干预研究多集中在显性评论干预,对于隐性评论干预关注不够。再者,研究多聚焦具体作品的评论干预分析探讨,鲜见评论干预的系统理论探究。最后,评论干预在叙事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未给予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