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6, 33(2):1-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1
摘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合成的5-甲基硫基-2-(2’-羟基-3’-正辛基黄原酸基)-丙基硫基-1,3,4-噻二唑(OMP)作为润滑添加剂在加氢油5 Cst中的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噻二唑衍生物能够有效提高5 Cst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并且在其添加浓度为2.0 wt%时,能提高基础油极压值的2.7倍,降低基础油磨斑直径30%和减少摩擦系数20%,减摩性能均随着添加剂OM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摩擦后钢球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发现添加剂中所含的活性N,S元素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的含硫、氮和氧的边界膜是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2016, 33(2):9-1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2
摘要: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法分离CO2的研究中,吸收液会润湿膜孔,导致传质阻力增加,CO2脱除效率降低。试验采用蒸馏水、MEA、MDEA和PG的水溶液作为吸收液,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试验台上进行连续运行试验,分析膜孔润湿影响因素,并对改性后聚丙烯膜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吸收液种类、浓度和吸收液流速都对膜润湿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改性后的聚丙烯膜抗润湿性远远大于未改性膜,在同等条件下,改性膜的润湿时间为未改性膜的2~3倍,同时受吸收液浓度和流速的影响也较小,从而可选择较高的吸收液浓度和流速,以提高CO2脱除率和传质效率。
2016, 33(2):15-2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3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获得了基于L空间和P空间视角的轨道交通网络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在L空间下网络的度值相对较小,80%以上节点的度为2,度分布很集中,整个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反映了从任意站点到任意站点的实际需要通过的平均站点数,最短路径长度相对较大,网络的聚类系数很小,接近于0;而在P空间下,网络整体的度值很高,且分布区域也很广,而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很小,它反映的是从一个站点到任意一个站点平均需要换乘的次数,网络的聚类系数很大,超过了0.9,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超过85%的节点的聚类系数为1。
2016, 33(2):22-2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4
摘要:对于高速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对行车平稳性、乘客舒适性影响巨大,严重几何不平顺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轨道质量指数(TQI)是评价线路区段几何平顺状态的主要方法,其值受计算长度的影响较大。通过对轨道几何不平顺区段管理方法及区段管理长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TQI计算长度的选取原则,并利用综合检测车检测数据,分析了轨道几何不平顺在不同计算长度下的标准差统计特征以及区段半峰值与标准差的相关性,得到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TQI计算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00~150 m,建议值为100 m。
2016, 33(2):27-3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5
摘要: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出发,针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将要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异构大数据问题,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分析系统中大数据的组成、特征和处理需求;随后基于可借鉴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构建了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中大数据的处理框架,并设计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和数据结果展现等5个环节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方法;最后基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现行方案,设计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流程。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2016, 33(2):35-4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6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是制定和调整列车开行计划、支持车站客运组织等工作的关键。节假日客流较近期客流变化较大,往往会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对节假日客流关键指标数据的预测显得尤为必要。对节假日客流的预测模型与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真实历史进站客流数据的分析,总结不同类型车站客流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流特点提出"相似日"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预测法。基于真实数据地验证,显示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对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客流进行预测。
2016, 33(2):42-4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7
摘要:以昌栗高速公路某段的岩溶发育为研究对象,在查明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判相结合的方法(AHP FUZZY),对研究区的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评估,在岩溶塌陷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方面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岩溶塌陷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值,评估因子划分为溶洞发育条件、覆盖层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4类,再将这4类评价因子分成7个亚级评价因子;其次划分塌陷等级,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最后对研究区段进行岩溶稳定性风险评估。
2016, 33(2):49-5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8
摘要:应用双层OGFC路面结构,将纳米二氧化钛以拌合的方式添加到双层结构的上层。通过试验测试了双层OGFC路面的动稳定度、渗水系数、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对比了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的双层OGFC和单层OGFC路面的降解尾气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双层OGFC路面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减薄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的沥青层厚度,对尾气降解功能的影响不显著。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的双层OGFC路面具有排水、尾气吸收的功能,研究结果可用于降低城市交通引发的大气污染,铺筑环境友好型路面。
2016, 33(2):56-6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09
摘要:以李家圪卜1号隧道浅埋下穿城大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基于相关规范以及类似下穿工程,提出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的地表沉降应在50 mm以内的控制标准。通过监测隧道下穿旅游公路试验段的地表路面沉降值,改进了下穿高速公路段的施工工法。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改进施工工法后隧道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分析计算和实测下穿道路的路面沉降及隧道拱顶沉降值,验证六步CRD法在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的施工中能较好地控制沉降值,说明了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并给出合理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对同类浅埋黄土隧道开挖施工工法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16, 33(2):63-7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0
摘要:城市道路主要病害是沥青路面的车辙,也是导致路面平整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降低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以某路段交叉口沥青路面改造工程为例,对3种改性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合适的改性剂,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对解决路面车辙问题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2016, 33(2):72-7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1
摘要:以福建省旅游包车客运需求分析为目的,具体分析了目前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发现福建省各设区市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Shapley值法的权重分配原理,采用GM(1,1)模型和ARIMA(p,d,q)的组合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的旅游人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福建省旅游人数将进一步增多,至2018年有可能达到41 438.81万人次;针对预测结果对福建省未来的旅游运力投放量以及相关政策的修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福建省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6, 33(2):78-8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2
摘要:基于停车场收费通道的交通环境,针对ETC系统应用后对通道交通运行状态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遵循科学性、全面综合性、实用性原则,从交通运行状态、能源消耗和环保价值3个方面选取5项指标建立停车场ETC项目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模拟条件下不同交通量、不同缴费方式比例条件下的交通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结果证明,系统DEA效率与ETC缴费车辆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当交通量为110 pcu·h-1,电子缴费比例为80%时,车均延误时间减少119.4 s,车均运行速度提高735%,收费通道内交通运行状态明显改善。
2016, 33(2):86-9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3
摘要:采取匿名形式的问卷调查,调查了236名昆明市驾驶人的人格和驾驶风险意识状况,获得有效问卷188份。结果表明,不同人格下的驾驶行为,风险感知,风险容忍,风险意识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的渐进显著性分别为0.022,0.019,0.002,0.042,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向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驾驶人的驾驶风险明显低于内向稳定型驾驶人;男性的驾驶风险意识明显低于女性;驾驶风险意识随着驾驶人年龄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驾驶人驾龄的增加,其驾驶风险意识越来越高;学历越高驾驶人的驾驶风险意识水平越高。
2016, 33(2):93-9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4
摘要: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之一。为合理引导交叉口处人-车流有序安全通行,论文引入博弈论,对交叉口人车流的博弈进行分析。通过利用博弈论知识,针对直行车流讨论不同的人-车流量比情况,创建连锁博弈矩阵,分析人车流彼此可能的策略组合,并给出一般人车流量比下的均衡策略组合,给通行参与者策略选择提供借鉴以规范人车通行秩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直行车流流量较小且保持不变时,行人闯红灯的可能性会随着人车流量比的增大而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在直行车流流量逐渐增大时,行人闯红灯的可能性则随着人车流量比的增大呈现较缓的上升趋势。
2016, 33(2):100-10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5
摘要:以浙江某双排钢板桩海堤为例,用ANSYS软件,采用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以接触对模拟桩土作用,分别计算设计荷载及地震荷载下结构的受力。将设计荷载下计算结果与钢筋混凝土板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同尺寸、土层及荷载条件下,钢板桩结构位移比钢筋混凝土板桩小。地震荷载下,钢板桩体系对地震波有放大作用,板桩顶部与横梁接部位及桩土接触位置处应力较大,需要进行加强处理。随后计算动水压力对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附加质量对结构的位移有较大的影响,动水阻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016, 33(2):106-11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6
摘要:京新高速韩集段某路堑高边坡,土体强度低,开挖稳定性差。为防止边坡施工和运营阶段时产生边坡失稳现象,基于控制变量法和正交试验法,考虑边坡稳定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模拟分析了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中,土体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土体粘聚力和重度次之,土体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则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够明显;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主要以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边坡稳定性,其他因素并不以相互作用的形式影响边坡稳定性;最后,提出一些对路堑高边坡设计与施工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016, 33(2):114-120.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7
摘要:商业用的独立照明系统一般是基于传统光伏电池和蓄电池配置而成。然而在远离赤道的地区无法满足一整年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传统照明系统的实用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设计了一种由光伏电池、蓄电池组件和燃料电池组成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来为路灯供电。在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减少系统规模并尽可能降低成本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减小系统的规模和成本,从能量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新方法。建立了整个照明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优化算法对整个系统成本进行优化,找出合理配置。使用的方法和结论可以为其他独立照明系统的设计提供帮助。
2016, 33(2):121-12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8
摘要:非饱和土中复杂的孔隙特点是影响毛细现象的最直接因素。对不同黏粒含量的重塑黏土试样进行土-水特征试验和垂直一维毛细试验,借助于MATLAB软件用van Genuchten模型拟合,得到完整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土体结构内部孔隙孔径情况,总结试验结果得到黏土颗粒等效孔径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之上估算非饱和土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并通过垂直一维毛细试验结果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该毛细上升高度的估算可以为由毛细现象引起的路基病害的处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2016, 33(2):127-13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19
摘要:在总结我国铁路现有运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其在适应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德国及美国铁路的运营指标设置情况,提出分品类收入/分品类吨公里收入、单列车收入/单列车公里收入、单车收入/单车公里收入等6项经济效益指标。利用因素影响分析法,选取2010年和2011年全路统计数据,计算出包括新增指标在内的各项运营指标变动对货运总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影响率按降序排在前8位的运营指标对货运收入的影响机理,并为提高货运总收入提出对策建议。实例分析证明,新引入的铁路运营指标变动对货运总收入变动的影响较为敏感,其中列车公里收入率的影响最为突出。
2016, 33(2):134-13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20
摘要:针对复杂监控环境下由于目标间相互遮挡导致多行人目标检测与跟踪准确率低的问题,利用一种基于改进运动目标的检测方法和改进粒子滤波的多目标跟踪算法。首先,采用改进动态高斯模型在监控环境下对人体运动目标进行检测,然后利用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对场景中多人体运动目标进行识别。该算法可以在发生行人目标发生遮挡时,消除或降低由于遮挡等原因造成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精度下降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在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下,可以在遮挡和非遮挡情况下对人体目标进行准确检测和跟踪。
2016, 33(2):139-14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6.02.021
摘要:引入废旧电子产品的可再利用率,分别建立了由制造商负责回收,零售商负责回收,第三方负责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运用博弈论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废旧电子产品的可再利用率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渠道价格的影响,分别得出了在各种回收模式下最优的产品批发价格,网络销售价格,零售商零售价格,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价格,补偿回收价格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利润。研究发现:废旧电子产品的可再利用率对制造商的利润是一个关键因素,无论何种回收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随着废旧品再利用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零售商和第三方来说只有在它们参与回收时才会对利润产生正相关的影响,废旧电子产品的可再利用率对产品的零售与批发价格无影响,但是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价格、回收补偿价格和回收量有很大关系,它们随其提高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