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交通科学与工程
    • 基于粗糙集的传力杆接缝水泥道面力学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2017, 34(2):1-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1

      摘要 (2) HTML (0) PDF 349.81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晰多因素对传力杆接缝形式的水泥道面结构响应的影响以及优化传力杆系统的设置,将传力杆尺寸、布设间距、空间偏移量、混凝土对传力杆的支撑、约束模量等因子的水平以及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出的道面板板底应力、接缝应力传荷系数(LTEσ)、传力杆内力等结果的水平离散化,利用粗糙集算法,对影响道面结构响应的诸多因子水平进行约简,计算条件属性对决策属性的重要度以及决策属性对于条件属性值的隶属度。结果表明:传力杆水平偏角对道面板板底最大拉应力影响最为显著,应力水平随偏角增大而提高;应力传荷系数对传力杆竖向偏移最为敏感,且越接近板底,接缝的传荷能力越大;传力杆间距对所有力学响应均有较大影响,过大的间距会导致道面性能不良。

    • 冲刷线下的杭州越江隧道抗浮分析

      2017, 34(2):10-1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2

      摘要 (3) HTML (0) PDF 739.06 K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钱塘江洪水冲刷河床与大潮回淤交替出现,钱塘江洪水冲刷线下的隧道抗浮安全直接影响隧道埋置深度,如何在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降低造价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埋深,是工程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对比各种工况下隧道抗浮受力模式的适用性,并以杭州地铁4号线穿越钱塘江隧道为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隧道抗浮埋深主要受使用阶段冲刷线控制,抗浮计算可采用一般常用的重力抗浮模式,上覆土3 m满足抗浮安全;另外对施工阶段遭遇300年一遇的洪水冲刷河床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考虑隧道螺栓剪切抗浮作用后可提高隧道的抗浮力,同时可从浆液初凝时间、注浆工序、螺栓设计等方面考虑提高抗浮安全性。

    • 上方开挖卸荷作用下地铁隧道的实测数据分析

      2017, 34(2):20-2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3

      摘要 (3) HTML (0) PDF 1.64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已有隧道上方进行基坑开挖,下方隧道的变形是基坑施工控制的关键。采用实测分析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在已建盾构隧道上方进行基坑开挖的工程中,下卧隧道的变形控制措施,即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搅拌桩加固、设置抗拔桩并在隧道内设置"米"字型支撑,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上方基坑开挖过程中下卧隧道的变形规律。得到如下结论 :搅拌桩加固过程中,隧道发生轻微的下沉变形,而基坑开挖则会导致隧道整体抬升与横截面收敛变形;搅拌桩加固与抗拔桩能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隧道隆起变形,而隧道内的"米"字型加固则能有效减小隧道的收敛变形,搅拌桩施工引起隧道发生"横鸭蛋"式收敛变形,而后续的基坑开挖则对隧道的收敛变形影响不大。

    • 基于决策树方法的偏远地区山区公路驾驶安全性研究

      2017, 34(2):29-3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4

      摘要 (2) HTML (0) PDF 1.7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区公路复杂的组合驾驶环境因素与事故数据的缺乏记录都使得分析山区公路驾驶安全性十分困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山区公路驾驶安全性实验方法,并提供了一种结合了随机森林法则与基于机器学习决策树的方法,以分析山区公路上导致驾驶事故的主要因素。实验团队使用行车记录仪结合视频识别技术以获取沿途的道路驾驶环境与驾驶员在试验中的驾驶行为。用"最大信息熵增长率"法结合AIC准则以分析归纳模型中包含的主要驾驶环境因素。结论显示:急窄弯道、穿行于村镇间、缺乏视距是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上安全行驶的主要原因。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指导山区公路的设计,提高山区公路上的行驶安全性。

    • 地铁运营对沿线不同基础型式建筑物的振动影响

      2017, 34(2):37-4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5

      摘要 (2) HTML (0) PDF 983.55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地铁运营时,不同基础型式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对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的五层框架结构,进行了1~80 Hz频段的竖向(水平向)振动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分析,得出:1三种基础型式,建筑物一层地面中心的竖向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普遍大于水平向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随着楼层的增大,水平向振动加速度增大。桩基水平向振动加速度从第1层到第4层,无明显规律。第5层的水平向振动加速度普遍大于前4层的振动加速度。竖向振动加速度随楼层的增大,都没有明显规律。

    • 地铁盾构近距离下穿多座高铁桥梁影响分析

      2017, 34(2):45-5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6

      摘要 (2) HTML (0) PDF 244.50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盾构法施工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区间隧道不可避免会存在穿越既有桥梁的情况;而穿越既有桥梁时必须要考虑施工过程桥梁墩顶的位移情况,确保桥梁运行安全。以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金达路站—钱湖大道站区间下穿杭深线、北环线鄞县特大桥工程为例,利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不同施工工况下桥梁墩顶的变形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铁桥梁桥墩横桥向、顺桥向及垂向位移,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和安全评估。

    • 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特性及影响因素

      2017, 34(2):54-5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7

      摘要 (2) HTML (0) PDF 1.57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特性与影响因素,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分析了水泥和乳化沥青掺量、养生温度和延迟成型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混合料的强度预估模型,能有效预估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不同龄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的减小和乳化沥青掺量的增加都能明显降低混合料的强度;高温条件能有效促进混合料早期强度的形成;为保证工程质量,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应采用最佳掺水量进行拌合,延迟成型时间应控制在2 h内,且应加强混合料早期(尤其是前14 d)的养生。

    • >交通管理与控制
    • 基于多路地感线圈的交通流量检测系统研究

      2017, 34(2):60-6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8

      摘要 (1) HTML (0) PDF 317.97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基于地感线圈的交通流量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利用多路地感线圈设计并实现一种能够检测逻辑复杂路况的交通流量检测系统。基于多路地感线圈的交通流量检测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总体技术架构、硬件组成与软件设计流程。通过实地安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精确地检测出逻辑复杂路况下小客车的运行方向以及交通流量等重要交通参数,检测准确率大于98%。该系统可应用于交通检测、路面监控、智能交通卡口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等领域。

    • 基于二步检测的高等级道路动态车头间距检测模型研究

      2017, 34(2):66-7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09

      摘要 (3) HTML (0) PDF 226.46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态车头间距不足是导致交通追尾事故的一大原因,而驾驶员对动态车头间距的错误估计是导致动态车头间距不足的源头。降低道路交通追尾事故的根本途经就是要增强驾驶员对动态车头间距的估计能力。提出基于二步检测的动态车头间距检测理论,构建动态车头间距预警系统。通过二步发射与接收频波,可以检测出前车的实时行驶速度以及两车之间的动态车头间距,同时根据两车的速度计算出所需的理论安全车头间距,将两车之间的动态车头间距与所需的理论安全车头间距进行比较,如果两车之间的动态车头间距小于所需的理论安全车头间距进行比较,则通过警报系统发出警告。通过对驾驶员警告,避免不足的动态车头间距,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追尾事故。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钢轨扣件检测算法研究

      2017, 34(2):72-7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0

      摘要 (2) HTML (0) PDF 1.32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钢轨检测方法不能满足线路检修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钢轨扣件检测算法,运用投影法和特定区域像素点扫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定位扣件位置,使用灰度特征和HOG特征描述扣件特征向量,并利用Chi开方距离分类器进行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无水港-海港系统集装箱运输网络优化模型

      2017, 34(2):78-8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1

      摘要 (2) HTML (0) PDF 396.19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腹地共享化的背景下,无水港的建设成为海港腹地拓展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无水港-海港网络特性的基础上,以无水港-海港系统总成本最优为目标函数,构建无水港-海港运输网络优化模型,并使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可以解决无水港-海港的网络选址布局问题。无水港的建立有效的降低了从腹地到海港的集装箱运输成本,而成本的减少程度与无水港的建设数目相关,对无水港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整个无水港-海港系统高效低成本运行。

    • 基于WIFI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时空轨迹推定

      2017, 34(2):85-9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2

      摘要 (2) HTML (0) PDF 762.34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杂轨道交通网络环境中乘客出行路径选择与站内走行行为的问题,传统方法由于缺乏时空维度的详细数据,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易存在偏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WIFI信号的逐渐覆盖和移动终端数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大量无线定位信息资源。为实现乘客出行时空轨迹的精准化识别,利用轨道交通网络范围内的WIFI信号数据,建立基于乘客完整出行链的轨道交通超级网络,提出基于改进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定位算法的乘客出行轨迹推断模型。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为准确

    •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西省物流发展研究

      2017, 34(2):93-9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3

      摘要 (2) HTML (0) PDF 337.42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构建了江西省物流发展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排名与分类,结果表明:南昌为第一类,物流发展综合能力第一;赣州、吉安、九江、上饶、宜春、抚州为第二类,物流发展能力居中,景德镇、鹰潭、萍乡、新余为第三类,物流发展能力较弱。针对各类城市物流发展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江西省的物流的发展有所帮助。

    • >学科基础与前沿
    • 基于语音信号与文本信息的双模态情感识别

      2017, 34(2):100-10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4

      摘要 (7) HTML (0) PDF 512.60 K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情感识别已成为人机交互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单模态情感识别具有识别率低、可靠性差的特点,故提出一种融合语音信号与文本信息的双模态情感识别方法。首先,采集特定情感状态下的语音信号及文本信息;然后提取语音相关特征参数以及文本情感关键词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对两个单模态识别器的输出结果进行加权融合获得识别结果。针对所提算法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模态情感识别技术具有更高识别精度。

    • 基于LS-SVM高光谱成像鱼新鲜度鉴别

      2017, 34(2):105-11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5

      摘要 (2) HTML (0) PDF 741.76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高光谱成像光谱信息的鱼新鲜度(鱼不同冷冻时间以及冻融次数)鉴别。首先,提取鱼样本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光谱,分别采用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Monte Carlo free information variable elimination,MCVE),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随机青蛙算法(random frog,RF)提取特征波长,三种算法分别得到90,31和49个特征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模型,将90,31和49个特征变量作为LS-SVM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分类模型,基于SPA-LS-SVM和MCVE-LS-SVM模型预测集识别率都达到了98%,而采用RF-LS-SVM建立的模型取得了较差的预测结果 ,模型预测集识别率都只是达到了88%。结果表明,SPA-LS-SVM作为分类模型优于其他模型,SPA选择的特征波长,不但可以简化模型,还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用于鱼新鲜度(鱼不同冷冻时间以及冻融次数)鉴别。

    • 非马尔科夫环境下两体及多体纠缠研究

      2017, 34(2):112-11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6

      摘要 (2) HTML (0) PDF 338.22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hierarchy方程研究了非旋波非马尔科夫近似下三量子比特系统在同一热库下两体及多体纠缠的演化。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强度以及热库的非马尔科夫性质调整两体及多体纠缠,对实现非马尔科夫环境下基于多体系统的量子信息过程有较大帮助。

    • 螺纹深度和螺距对螺纹连接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17, 34(2):118-12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7

      摘要 (1) HTML (0) PDF 1.0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螺纹连接是机械工业常用的零件连接方式,其强度对于保证零件连接关系的可靠性有着重大影响。为研究螺纹连接强度的影响因素,建立了3种不同螺纹深度和3种不同螺距以及3种不同载荷下的螺栓-螺母螺纹连接的有限元模型。从螺纹牙根部应力和螺栓轴向变形两方面分析了螺纹深度、螺距和载荷对螺纹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纹牙根部应力与螺纹深度、螺距皆成反比关系,而其与轴向变形均跟载荷成正比关系,为提高螺纹连接强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调直切断机定长工艺的分析与改进

      2017, 34(2):124-12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8

      摘要 (1) HTML (0) PDF 238.22 K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东莞市Y企业钢铁线材工厂调直切断机线材质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调直切断机定长切断机构的改进方案。在调直机机械定长结构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定长切断系统存在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当前光电检测与传感器技术以及相关机械机构的衔接性,设计出一套新型定长切断系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工艺改进实证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质量精度高等特点,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小定长切断误差,实现线材精确定长,提高生产效率。由此表明改进后的工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同行工艺改进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基于布灯参数优化的隧道照明节能控制

      2017, 34(2):128-13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19

      摘要 (5) HTML (0) PDF 861.28 K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保证在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隧道照明能耗,提出了一种针对隧道中间段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布灯参数优化后的照明系统为基础,根据实际车速、车流量确定隧道最小需求亮度,采用调光控制方法调节LED灯的功率,实现照明节能。以雁列山隧道为例,对参数优化后的中央布灯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控制,并与只进行优化的照明系统和该隧道实际改造后的照明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行调光控制的照明系统比只进行优化的照明系统至少节能38.8%,比实际改造后的电磁感应灯照明系统至少节能63.1%,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利用Dialux对实行调光控制的照明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车速、车流量条件下的隧道路面最小照度、路面照度总均匀度和路面纵向照度均匀度均满足交通要求。

    • 基于负荷曲线的建筑物变压器优化选择

      2017, 34(2):134-14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2.020

      摘要 (2) HTML (0) PDF 409.26 K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变压器的经济性,建立变压器年运行费用数学模型,以变压器的电能损耗费用、基本电费以及设备投资折旧和维护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基于不同类型建筑物的负荷曲线,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建筑物所选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上述模型的准确性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