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7, 34(4):1-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1
摘要:采用ETABS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铜鼓高速上的石坪高架二桥进行抗震设计,石坪高架二桥是一座跨径为40 m双柱式高墩连续梁桥,分别研究了横系梁的数量、不同位置和不同刚度,对桥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各个主要截面处内力以及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的双柱式高墩桥梁下部结构的内力分配与横系梁的道数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横系梁来增加桥梁的横向刚度,进而使得下部结构内力得到合理的分配,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在墩身的0.4,0.5,0.7倍高度处各布置一道与墩身刚度比为0.5~0.75之间的横系梁,可以减小地震对高墩桥梁的破坏。
2017, 34(4):7-1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2
摘要:受周边城市道路及既有建筑影响,暗挖隧道施工的竖井空间有限。支护结构空间布局将影响其出渣效率,因此支护结构空间布局合理性对暗挖隧道施工将产生显著影响。针对开挖过程中竖井变形和空间布局,以青岛某地铁隧道暗挖施工竖井为背景,利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竖井开挖引起的周边地面沉降、井壁水平变形以及洞口有效面积率作为竖井变形控制效果和空间布置合理性的评价指标,对比分析环框梁和横撑支两种支护形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洞口有效面积率相同时,环框梁的支护变形控制效果优于横撑支护,并兼顾竖井变形和平面布置合理性,确定了较合理的环框梁尺寸。
2017, 34(4):13-2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3
摘要:为了提供一种精准、高效预测外贴式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FRP)粘贴于混凝表面强度的数学模型,本文设计了8个单剪试件,利用精密玻璃珠控制胶层厚度,同时采用真空辅助成型技术(VARI)制作FRP板条并外贴于混凝土试块表面。研究混凝土强度和胶层厚度2种变量参数对FRP-混凝土粘结界面强度的影响,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界面破坏能和峰值剪切应力与胶层厚度及混凝土强度之间的联系。采用有限断裂力学获取界面裂纹扩展失稳时的脱粘荷载,将理论值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FFM模型有良好的精度。
2017, 34(4):22-2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4
摘要:受水流影响的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桥梁的桩基础占据部分过水面,使得含泥沙高的水流冲击力对桥墩或外露桩基础产生剥蚀作用,水流对桥梁基础的冲蚀是一个涉及流固耦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利用FLUENT软件中的标准k-ε模型、离散相模型,对桥梁桩基础的冲蚀现象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合现实生活中桥梁剥蚀的情况,修正模型中的系数,并且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冲蚀规律。得出桥梁承台桩及基础的冲蚀主要分布在承台的迎水面,前排基础和桩的接头处。且流体流速、泥沙粒径越大,冲蚀率越大。
2017, 34(4):29-37.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5
摘要:矿山法地铁隧道中,人防段断面尺寸较大,通常采用与正线不同的开挖工法,以保证施工安全;但人防段往往长度较短,导致在短距离内频繁切换工法,大大降低施工效率。以青岛某地铁人防段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计算和现场实测,研究了人防段采用与正线相同工法(台阶法)及不同工法(CD法)时对拱顶沉降、地表变形、净空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Ⅳ级围岩中,人防段这种小长度大断面区间可以采用台阶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7, 34(4):38-4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6
摘要:为探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施工特性,设置试验研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间的性能差异与特点。经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改善沥青粘度后,即按照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同的配比与原料可获得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型沥青混合料具有更优越的路用性能和施工和易性,且当温降达到30℃时,其性能仍能得到有效保证。通过与热拌型施工特性试铺筑试验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具有更稳定的压实区间和压实时间。温拌型沥青混凝土具有更优越的材料特性、施工性能及路用性能,能够满足正常的施工铺筑和使用,实现了低温条件下施工,避免了热拌沥青混凝土施工时的高温拌和导致的有毒刺激性气体排放和繁冗的保温工序。
2017, 34(4):44-4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7
摘要:阻尼比是评价结构减振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轨道结构动力仿真的关键参数。为了对普通钢弹簧浮置板的阻尼比进行测试分析,对比了落轴和循环加载两种阻尼比测试结果,并探究了不同固有频率计算方法和循环加载次数对系统整体阻尼比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落轴试验中使用功率谱法或公式法进行结构固有频率计算对最终阻尼比结果影响不大;疲劳试验中经过235万次加载后,钢弹簧浮置板的阻尼比下降15.48%;采用落轴或循环加载测试的各次阻尼比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2017, 34(4):50-55.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8
摘要:RET是一种反应型三元共聚物弹性体,与其他改性剂相比,RET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也有相应的提升,特别适用于国内高温多雨的地区。通过UTM-25试验系统,在不同荷载、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70#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及RET反应型改性沥青混合料等4种类型混合料进行动态蠕变试验,绘制沥青混合料累计永久应变(με)随加载次数(Cycles)变化的蠕变变形曲线,对比分析其抗永久变形的能力。结果表明:RE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在高温、重荷载条件下,其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越明显。
2017, 34(4):56-6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09
摘要:3S技术在促进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关问题。从3S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出发,分别描述了GIS-T数据传输、GPS定位导航、RS图像数据处理,以及三者在交通领域现阶段普遍的应用技术,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智能交通系统架构。从经济学层面分析了3S所带来的影响,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对智能交通行业市场的投资规模,提出了交通、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最后,从目前3S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引发思考,总结了提升其技术与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
2017, 34(4):63-6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0
摘要:通过明确"美丽公路"的定义及景观人文的范畴,选取景观人文评价指标,建立"美丽公路"的景观人文评价模型,并基于信息熵-未确知测度理论对景观人文进行评价,基于置信度识别准则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等级,为"美丽公路"景观人文的建设和评定提供依据。以S201省道彭安线安吉段为工程实例进行评价,验证模型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2017, 34(4):69-74.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1
摘要:"互联网+"正在以铺天盖地的势头汹涌袭来,在公共自行车这一领域也不例外,智能共享单车的概念被提出,即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完成租用和归还一辆公共自行车,一辆单车多人分时段使用,方便你我的同时,不仅低碳环保,还缓解了交通压力。然而这一颠覆传统公共自行车运营方式的无桩租赁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户的信用风险问题。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分析用户和企业的博弈过程,最终得到企业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和降低其监审用户行为的成本可有效降低用户失信概率的结论,建议建立个人信用数据信息库,并将其并入社会信用系统,使整个社会信用系统更加完善,更有效的规范人们的行为。
2017, 34(4):75-8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2
摘要:考虑突发事件导致参与者均风险厌恶、市场需求缩小和市场价格随机波动时,数量弹性契约能否再次协调二级供应链。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价格随机下的条件风险价值函数,同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参与者风险厌恶与价格随机的情形下,应急数量弹性契约有效地消除了突发事件对市场供需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突发性和抗风险厌恶性,通过拟定一个合理的批发价和订货数量,仍能让供应链协调。
2017, 34(4):84-90.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3
摘要:主要研究石油沥青路面的抗紫外性能,在石油沥青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苯并三氮唑化合物(BTA)抗紫外光老化剂进行改性。根据全年时段内江西省的紫外线的辐射量设计室内紫外线老化箱,将改性石油沥青进行模拟光老化,测试其低温抗开裂性、高温延展性以及抗剪切性,进而探究其在实际路面混合料的稳定性。
2017, 34(4):91-9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4
摘要:使用Zynq-7000系列FPGA开发电力RTU的过程中,采集遥测信息时需要计算交流电信号的电压电流有效值。讨论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和一系列Xilinx IP核来实现此功能。首先通过数字过零检测法计算输入信号的频率,然后使用积分法计算信号有效值,因为信号的实际频率会随着电负荷的变化而在一个微小的范围内波动,这就使得对遥信量的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根据分析计算方法的误差情况来实现误差补偿,使得交流信号电压电流有效值的测量精确度提高,最后通过相关参数设置,完成IP核的实现。对该设计进行了Matlab和FPGA仿真,仿真结果一致。
2017, 34(4):97-103.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5
摘要: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因实测信号背景噪声较大、信噪比较低,导致表征轴承故障信息的周期冲击成分被淹没于噪声中无法有效提取故障冲击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ED和Teager能量算子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对信号最小熵解卷积(MED)处理消除采样过程中传递路径的影响;而后以Teager能量算子对滤波信号的能量值进行跟踪,从信号能量的角度进一步消除滤波信号中的带内噪声,使故障冲击特征得到二次增强;最后通过包络谱分析得到诊断结果。仿真数据及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所提诊断模型的有效性。
2017, 34(4):104-109.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6
摘要:从众多的指标中筛选关键参量可提高变压器状态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针对变压器的状态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变压器状态关键参量提取方法。首先在分析变压器状态指标参量与故障类别关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全面的变压器基础参量体系,然后运用关联规则将变压器故障类型与指标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通过计算得到各指标参量的支持度与置信度,以满足两者最小阈值为条件提取出变压器状态关键参量,从而构建变压器状态关键参量体系。最后以某变电站故障统计数据为例进行验证,为变压器监测数据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017, 34(4):110-11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7
摘要:滚动轴承的运行状态与退化程度息息相关,若能对轴承的退化程度进行在线定量评估,则可使设备维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针对性。本文对无故障样本进行小波包分解得到能量值并将其和时域值作为原始特征。对原始特征进行降维后分为训练和待测数据,用无故障样本训练HMM模型,稳定后保持模型不变通过迭代的方式将待测样本输入到训练好的HMM,获得最大输出似然概率作为性能退化程度指标,用轴承加速疲劳试验和包络解调对本文的结论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性能退化方法得到的结论与轴承加速疲劳试验得到的结果一致。
2017, 34(4):117-121.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8
摘要:以2015年江西赣州某三甲医院新农合住院补偿数据为例,对不同补偿比、不同季节下的就医行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补偿比例越高,高档位住院费用患者的比例越高;就医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农业季节性特征。结论暗示,政策制定者应提高新农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加大大病补偿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尽快推动分级诊疗。
2017, 34(4):122-128.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19
摘要:电力电子电路损耗分析一直是行业研究的重点。传统的电路损耗预测方法局限于单个器件,而忽略了其它器件的损耗,以及弱化了器件与器件损耗之间的关系,导致预测方法复杂,精度不够高,为此提出了一种电力电子电路损耗预测建模的方法,它不局限于对单个器件进行损耗分析,而是从电路整体的损耗出发,基于小样本采样,采用智能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建立电路的效率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实验采用了两级式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两级式逆变器实验平台,建立了基于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效率模型,模型预测结果验证了效率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传统的损耗预测方法相比,遗传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效率模型用简单的代数公式代替了复杂的效率计算公式,简化了模型的复杂程度,同时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2017, 34(4):129-136.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20
摘要:利用壳聚糖制成的纳米零价铁磁性壳聚糖(nZVI-MCS)材料。通过磁滞回线分析了该材料的超顺磁特性,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初始Cu(Ⅱ)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nZVI-MCS对水溶液中Cu(Ⅱ)的吸附动力学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是59.50 emu/g;nZVI-MCS成功负载了α-Fe,且颗粒近似球形,呈团聚状。实验结果表明,nZVI-MCS)在pH为5时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nZVI-MCS对Cu(Ⅱ)的吸附与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度较好。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在25℃下吸附58.80 mg/g。利用磁铁对溶液中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进行回收,回收率达到78.9%。因此,nZVI-MCS作为吸附剂能用于去除水中Cu(Ⅱ)。
2017, 34(4):137-142. DOI: 10.16749/j.cnki.jecjtu.2017.04.021
摘要:基于固定参数的无线信号传播损耗模型的定位算法,不能很好解决由于多径传播效应和环境复杂性所带来的测距误差问题。提出使用GRNN神经网络来拟合室内RSSI值与距离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RSSI值与距离值的映射模型,再将定位实验中实测的RSSI值作为训练好的GRNN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在输出层得到与RSSI值相对应的距离值,最后使用加权质心算法来进行待测节点的定位。该算法不仅简单而且性能良好,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经过Matlab和ZigBee实验仿真验证,与路径损耗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定位算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提供较好的定位结果。